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单质的熔沸点先升后突降,到非金属时不太规律与分子大小有关同一主族,如果形成的是小分子,则从上到下熔沸点升高,若形成是大分子,则从上到下降低原因第一主族是金属,金属是大分子整块金属可以看成为一个分子,其熔沸点只与化学键金属键强弱有关,金属;碱金属不都是金属嘛,所以熔沸点是由金属键键能决定,在所带电荷相同的情况下,原子半径越小,金属键键能越大抓得紧的感觉,所以碱金属的熔沸点递变规律是从上到下熔沸点依次降低;同主族的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加,碱金属主族有特例NaK 同周期的从左到右熔沸点非递变;2递变规律从锂到铯 1密度呈减小趋势但钾反常2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一般地说,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单质的密度增大但从Na到K出现了“反常”现象,根据密度公式ρ=mV,Na到K的相对原子质量增大所起的作用小于原子体积增大所起的作用,因此K的密度比钠的密度小金黄色金属,性软而轻;总的来说,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递变时,原子半径增大,电离能降低,电负性降低,金属性增强,熔点和沸点降低,反应性增强;原子半径越小,金属键键能越大,所以碱金属的熔沸点递变规律是从上到下熔沸点依次降低第七主族的卤素,其单质是分子晶体,故熔沸点由分子间作用力决定,在分子构成相似的情况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也越大,所以卤素的熔沸点递变规律是从上到下熔沸点依次升高。
碱金属的物理性质 1相似性1银白色铯略带金色 2硬度小 3密度小 4熔点低5导热导电 2递变规律从锂到铯 1密度呈减小趋势但钾反常2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一般地说,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单质的密度增大但从Na到K出现了“反常”现象,根据密度公式ρ=mV,Na;碳族元素的单质中,金刚石和晶体硅属于原子晶体,GeSnPb属于金属晶体,两类单质间的熔沸点无明显递变但原子晶体从金刚石到晶体硅,因原子半径增大共价键减弱而熔沸点降低,金属晶体从Ge到Pb如同碱金属,熔沸点依次降低氧硫硒碲的熔点分别是218112119217452,从上到下熔点逐渐升高;1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为1 2递变性1电子层数逐渐增多2熔点逐渐降低3沸点逐渐降低4密度呈增大趋势但NAK5金属性逐渐增强3碱金属元素的主要化学性质1与氧气反应都可以与氧气反应,但Li的燃烧产物为普通氧化物Li2O,而Na的燃烧产物为过氧化物Na2O2,K,Rb,Cs的燃烧。
5 碱金属元素的单质密度从锂到铯逐渐增大,但钾的密度异常6 金属键强度从锂到铯依次减弱,导致熔点和沸点逐渐降低;随着原子序数增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分子间作用力也逐渐增大导致熔沸点逐渐增大碱金属熔沸点递减 第一主族的碱金属熔沸点是由金属键键能决定,在所带电荷相同的情况下,原子半径越小,金属键键能越大抓得紧的感觉,所以碱金属的熔沸点递变规律是从上到下熔沸点依次降低;2 递变规律 电子层数逐渐增加 熔点依次降低 沸点同样逐渐降低 密度总体上呈现增大趋势但钠的密度大于钾 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强3 碱金属元素的主要化学性质 与氧气反应所有碱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锂生成普通氧化物Li2O,而钠在燃烧时生成过氧化物Na2O2,钾铷。
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递变规律如下碱金属元素,金属性从上到下依次增加,单质还原性依次增强,单质与O2反应的产物越来越复杂,反应程度越来越剧烈,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钾反常,金属键从上到下依次减弱,所以熔沸点逐渐降低。
碱金属性质的递变规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密度变化碱金属的密度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总体上呈现减小的趋势,但钾元素出现了密度反常现象这是因为虽然相对原子质量的增加会导致密度的增大,但原子体积的增大对密度的影响更为显著,导致钾的密度反而低于钠2 熔沸点趋势碱金属的熔点和沸点随着;金属性依次增强2 单质的还原性也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强3 碱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的产物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变得更加复杂4 反应程度也随之增加,反应更加剧烈5 从上到下,碱金属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但钾元素出现反常6 金属键强度从上到下逐渐减弱,导致熔点和沸点逐渐降低。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