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碱金属原子的价层电子构型为ns1,碱土金属价层电子构型为ns2,都容易失去价电子,表现出很强的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在元素周期表中,同族元素的原子半径离子半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解离能和电负性依同样顺序减少,金属性还原性也从上到下依次增强。
以氢为标准,从左到右金属活动性由强减弱,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理论上讲,排在氢H前的金属才能和酸反应,置换出氢排在越后的金属越容易,也越先从它们的化合物中被置换出来排在越前的金属越容易,也越先把其他化合物中的金属置换出来。
第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锂钠钾铷铯密度逐渐增加因为同族那它们常温下的状态就差不多,即分子间间隙差不多,而通常,上往下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根据密度公式,体积相同,质量大大密度大元素还原性越来越强,其对应的碱性越来越强元素周期表的第一主族元素,即碱金属元素,他们的规律是。
1 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强2 从锂到铯,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3 碱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从锂氧化物到铯过氧化物,逐渐变得更加复杂4 反应程度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变得更加剧烈5 碱金属元素的单质密度从锂到铯逐渐增大,但钾的密度异常6 金属键强度从锂到铯。
碱金属族元素自上而下,具有明显的递变规律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会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例如,单质的熔点和密度会逐渐降低,电负性减弱,碱性增强这一趋势为科学家们推测第119号元素的性质提供了依据根据周期表的结构,第119号元素位于第IA族,与钫处于同一族因此,它可以继承钫的一些性质。
2递变规律从锂到铯 1密度呈减小趋势但钾反常2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一般地说,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单质的密度增大但从Na到K出现了“反常”现象,根据密度公式ρ=mV,Na到K的相对原子质量增大所起的作用小于原子体积增大所起的作用,因此K的密度比钠的密度小金黄色金属,性软而轻。
碱金属性质的递变规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密度变化碱金属的密度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总体上呈现减小的趋势,但钾元素出现了密度反常现象这是因为虽然相对原子质量的增加会导致密度的增大,但原子体积的增大对密度的影响更为显著,导致钾的密度反而低于钠2 熔沸点趋势碱金属的熔点和沸点随着。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 11 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12 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
1 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2 单质的还原性也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强3 碱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的产物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变得更加复杂4 反应程度也随之增加,反应更加剧烈5 从上到下,碱金属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但钾元素出现反常6 金属键强度从上到下逐渐减弱,导致熔点。
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递变规律如下碱金属元素,金属性从上到下依次增加,单质还原性依次增强,单质与O2反应的产物越来越复杂,反应程度越来越剧烈,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钾反常,金属键从上到下依次减弱,所以熔沸点逐渐降低。
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也就是从锂到钫,有一些明显的递变规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子层数会变多这意味着原子半径会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会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由于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减弱,这些元素更容易失去电子,因此它们的金属性会逐渐增强这也意。
添加新评论